金融研究|银行如何开开云买球官网展环境气候风险分析

2024-03-12 11:51:08 易经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近年来,关于气候变化会引发更多金融风险的讨论引起了全球金融界的极大关注,多国监管部门纷纷出台相关指引,鼓励乃至要求金融机构开展环境风险分析。本文就如何开展环境气候风险分析进行讨论,并给出了具体的实践案例。

  环境气候风险是指气候变化所导致的,以及非气候领域(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的环境因素所导致的风险。碳中和目标约束下,环境气候风险管理成为未来商业银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央行和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在2020年9月重磅发布了《金融机构环境风险分析综述》和《金融机构环境风险分析案例集》,呼吁金融机构关注气候风险。

  2021年8月-11月,人民银行组织21家代表性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气候风险敏感性压力测试,评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转型对银行体系的潜在影响。测试重点针对火电、钢铁和水泥行业年排放量在2.6万吨以上二氧化碳当量的企业(参考生态环境部关于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的界定标准),考察碳排放成本上升对企业还款能力的影响,从测试结果看,如果火电、钢铁和水泥行业企业不进行低碳转型,在压力情景下,企业的还款能力将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此次测试是人民银行评估气候风险对金融体系影响的初步探索。从测试开展情况观察,我国碳排放信息披露程度低、数据缺口大是测试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同时,测试方法也有待改进。

  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是一项落实国家减排新目标的重要创新,对于整个金融体系来讲,一方面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新的国家减排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也要研究如何规避投资风险。各行业、各部门,比如钢铁、建材等行业,都需要考虑在新的国家减排目标的基础上,如何确定投资方向,确保投资安全。气候应对司司长近期表示“按照现行标准,有些投资的方向和领域目前还可以,经济上也还可行。但如果对标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可能就会存在投资风险”。

  棕色产业是银行环境气候风险数据的重点领域,但是行业范围缺乏明确定义或权威界定。根据中国首部绿色金融领域的法律法规《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2021年3月1日),棕色资产是指特定会计主体在高污染、高碳(高能耗)和高水耗等非资源节约型、非环境友好型经济活动中形成的,能以货币计量,预期能带来确定效益的资产。但是深圳市相关部门也没有给出明确的棕色产业指导目录。

  棕色产业数据尚无法比较。相较绿色低碳产业而言,棕色产业一般指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产能过剩等“两高一剩”“两高”或“高碳”传统行业,但是行业范围没有权威一致的界定。比如,随着技术进步和行业形势变化,“两高一剩”范围是动态变化的,原银监会早在2012年就发布了“两高一剩”29个行业的参考目录,但后续没有更新和调整。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两高”(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范围包括煤电、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建材等六个行业,各个地方结合当地产业结构特征出台了不同的行业范围,比如,浙江省将钢铁、建材、石化、化工、造纸、化纤、纺织等七大行业列为高碳行业。由于棕色产业的行业范围缺乏统一标准,银行对于环境气候风险管理的重点行业范围有所差异,且数据缺少可比性。兴业银行等个别银行披露了“两高一剩”贷款余额和不良率等数据,其他银行和银行业协会尚未公开披露相关数据。

  企业碳排放数据采集、加工和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未来碳交易市场改革、碳价变化、碳市场免费配额降低等影响下,碳排放数据将成为客户违约风险及商业银行环境气候风险的重要影响变量。当前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组织对电力等重点排放单位的碳排放数据报告和核查、监督,但是并未向社会公开相关数据;企业方面对于碳排放数据核算和披露可能存在某种程度顾虑,担心影响运营发展环境和银企合作前景,缺乏主动披露的动力和意愿,即使上报数据也可能与实际数据存在偏差;银行方面缺少获得客户碳排放相关数据的有效渠道,难以摸清客户碳家底,量化投融资资产的碳风险敞口还存在困难。2021年11月以来,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和美国可持续金融学院(Sustainable Finance Institute)开展碳核算试点和推广,应用国家24个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对客户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核算,帮助客户摸清家底,制定碳减排目标和行动方案,也为未来绿色金融创新和环境气候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探索经验。

  环境气候数据分布碎片化,数据源不足,数据加工和应用也处于起步阶段。比如,环保、安全等行政处罚、监管记录分布于不同政府部门或各地大数据平台,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存在数据孤岛现象,和金融机构等其他行业缺乏数据共享。又如,根据陈雨露副行长和人民银行研究局部署,浙江省牵头开展绿色金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2019年8月正式上线运行,系统集中了环保处罚、环保评色、排污许可证等各项数据来源,免费提供给各家银行使用,但是尚未包括气候相关数据信息。此外,许多银行缺乏环境气候方面的专业人才,对环境气候风险认识尚不到位,投入资源相对有限,系统应用相对不足,数据清洗和模型方法尚处于探索阶段。

  环境气候风险数据的合规应用和安全保护有待进一步加强。2021年以来,《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正式实施,环境气候数据信息量大、涉及主体多、更新频率快,如果应用管理不当造成数据泄露或滥用,将可能引发法律诉讼风险。另外,《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已于2022年1月1日实施,如果银行和没有获取征信备案的第三方市场机构开展商业合作,获取环境气候风险相关数据信息开云买球,则可能存在一定合规风险。银行应该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加强环境气候数据在数据来源、信息质量、信息主体授权、隐私保护、网络安全、系统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切实防范法律诉讼风险、信息安全风险等隐患。

  气候与环境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专业性强、涉及面广,需要尽早准备分步骤推进,才能确保商业银行落实“双碳”目标,全面构建绿色金融发展管理机制。

  加快棕色资产界定工作。为协助金融机构识别和管理高碳资产,降低由于气候因素和低碳转型导致未来出现的资产风险,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课题组(2021)根据《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9 年)》中重点管理行业,参考《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办气候〔2016〕57 号)及附件1《全国碳排放权交易覆盖行业及代码》,以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消耗的碳排放总量为主要指标,建议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中造纸和纸制品业等7大行业列入棕色资产管理。

  加快建设环境气候数据采集与管理体系。环境气候风险是一种新风险,风险分析开展过程中涉及客户的碳排放、地理位置等多方面数据。例如,宏观层面,需收集气候信息、气候对整个宏观大环境的影响及气候对行业的影响等数据;微观层面,需收集企业在面临气候与环境风险压力时的经济表现等数据。需要银行构建有效的数据采集与管理体系,包括梳理需要收集的信息清单、明确数据收集内外部渠道来源、制定面向存量和新增客户的差异化数据补录采集工作计划、搭建数据收集质量标准与收集模板、规划与外部政策与气候数据对接的系统对口等。

  加快开发环境气候管理工具。气候与环境风险分析工作量较大、且复杂性较高。银行风险敞口涉及行业众多,且不同行业对于气候与环境风险的敏感性差异巨大,给风险分析带来更多工作量与复杂性。银行可考虑首先选择重点关注的高风险行业或资产组合进行气候风险分析试点,探索适合银行自身的方法和模型工具,并逐步加以完善,扩大行业分析范围、提高资产覆盖比率。

  加快环境风险传导路径刻画。气候与环境风险作为一种全新的风险类型,其风险驱动因子、对银行各类业务、对自有资产的影响与风险传导路径,在银行传统的风险管理中均涉及不多。因此,银行对物理风险、转型风险的传导路径在理论认知、实践积累层面可能稍显不足。尽管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提供了理论支持,由于银行的信贷组合特征、客群与业务特征均各有特殊性,选择合适且有效的风险传导路径仍需大量实践经验。银行应借鉴外部成熟方法论,充分利用行业专家资源,多维度检验模型适用性。

  企业在运营和发展中,时刻面临着所在环境和气候变化带来的实质性和转型经营风险。偶发的环境风险事件能够直接影响短期财务表现;不断变化的环境气候要素对企业的中长期经营状态和收益表现可以带来持续影响。因此寻求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用以衡量企业所面临的环境风险程度具有现实意义。

  近年来,企业的环境气候风险,也越来越多地受到投资者的关注。环境气候风险也有其区域性特征,基于行业特点和地域分布,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开发了环境风险评估模型(“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Model”(ERA)模型),对企业环境气候风险进行分析。

  以某全国性水泥企业为例,我们介绍环境气候风险分析方面的实践。该企业主营业务为水泥、商品熟料及骨料的生产、销售,所属国民经济行业大类为3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行业子类为3011水泥制造。水泥产品特性决定了水泥市场具有区域性,库存周期短,更易受到短时价格波动影响。在我国当前水泥产能过剩的条件下,区域内短时间的需求波动会影响水泥价格,细微变化最终积累影响到企业业绩。

  我们将熟料、水泥产能与地理关联,结合行业特性从产能级别对该企业环境气候风险进行分析,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水泥行业价值链与环境风险: ERA分析与煤炭压力;产能级别的物理风险分析:历史台风对产能的影响及潜在收入损失量化测算、产能级别水风险、物理风险对上下游的影响分析;转型风险分析:从大气污染防治到水泥行业错峰生产、 违规信息分析、碳市场风险与机遇、碳排放绩效与《巴黎协议》减排目标(SBT)路径对标。

  研究发现,环境政策转型因素造成的产能退出在短期而言可能对该企业造成实质性影响,长期而言有利于水泥行业集中,该企业为大型全国企业,利好该企业。此外,台风实质性风险长期存在,碳市场及碳减排绩效机遇与风险并存,并将长期存在。

  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ERA模型分析显示“煤炭”为单一最大风险来源。作为上游资源,煤炭价格变动将对水泥成本产生巨大影响。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背景下,加上气候变化影响,煤炭价格具有较动性,水泥成本将受到直接影响。

  台风频发对企业产能中断或破坏,具有实质性影响。以2010至2020年间的台风数据与现有产能位置测算,所在位置受到台风影响达到熟料产能和水泥产能较高的百分占比。同时,我们以2019年及2020年的实际发生的台风情景,对潜在收入损失也进行了测算。

  按照《建材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指导目录(2019版)》要求,2000t/d或2500t/d熟料生产线年底前淘汰。我们梳理了该企业及子公司含有此两类生产线的情况,进一步测算了面临淘汰的产能对企业营业收入的实质影响,以及受损严重的地理区域。

  按照工信部《产业发展与转移指导目录(2018)》,江苏省各类风景名胜区逐步退出水泥产业,企业有一家子公司暴露于淘汰风险,并曾受到严格监管,有停工记录。

  水泥行业错峰限产强制性和惩罚力度有限,协同处理垃圾可获得停产时间的减免,且所在省2022年未颁布相关限产规定,总体而言对企业有利。

  《江苏省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于2022年实施,标准较现行全国标准大幅提高,我们测算了未来相关减排技术改造投入。根据该标准,我们对该企业为满足新标准的氮氧化物减排技术改造投入进行了定量分析。

  该企业2021年吨熟料二氧化碳排放集团平均值低于讨论稿的配额基准值,结合广东碳市场2021年呈现水泥配额流出,电力配额流入的现象,若水泥行业成为电力行业后第二个全国碳市场行业,碳市场初期,该企业机遇大于风险。比照交易最活跃的广东碳市场碳价,企业碳排放权资产可达数十亿元规模。

  水泥行业是高碳排放行业,单位产量排放量统计口径中的产量口径,通常选用“水泥质产品(cementation product)”。基于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绿色数据库数据,我们对该企业2019年及2020年的排放强度进行了估算,同时,我们对实现《巴黎协议》达到B2DS情景,2030年该企业需要达到的排放强度进行了测算。分析发现该企业未来减排之路需要更多的技术创新与资本投入,可以预见将在未来持续受到来自投资者、借款方对于提高排放绩效的压力。

  通过以上研究发现,我们发现环境气候风险对该企业可能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其中对于物理风险的分析,结合水泥产品区域市场的特性,我们建议在特定产能级别进行分析,以更好的理解其风险暴露程度;对于转型风险,我们建议兼顾短期和长期的转型风险,例如即时性的淘汰落后产能系列政策以及长期的低碳转型等。另一方面,我们对实施碳捕集进行了财务可行性分析以及如何实现财务可行,以帮助企业实现规模化减排提供了解决方案。

  感谢热心读者们对我们的支持,欢迎加入读者微信群,群内每日发布研究成果、促进交流合作、赠送市场研究报告,欢迎您的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GreenEducation2021),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入群,经群主审核后,即可受邀进群。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经济获得了空前发展,但与此同时,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的质变演化成为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性危机。为“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构建美丽新世界的文明画卷”作贡献,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下,经海南省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于2018年6月正式成立。

  研究院成立以来,致力于“绿色发展,金融创新”的研究与探索,开展绿色金融、绿色发展、国际经济、资本市场等前沿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应用工作,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助推绿色产业升级,探索金融创新之路。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